为什么把豚鼠叫荷兰猪?

寇宏瑜寇宏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荷兰猪”这个称呼其实是一种误称,因为这种动物最初于1655年由南非引入英国,被当做宠物饲养在荷兰人的农场里,所以被叫做Holland cheep(荷属小羊)。 之后传到世界各地并被广泛分布时,由于发音的问题,“Holland”成了今天的“荷兰”,而“cheep”则成为了“chip';当人们用口语说“The Netherlands have a lot of chip's.”的时候,书面语中就会出现了“the Dutch have much chipp"’的表述。 而当这词儿出现“a very large number of...”的语境时,又因为字母“l”的发音类似“r”,而“h”的发音类似“v”,所以“chip' ”变成了“chip'er”,即“a great number of...” 当“chip'er”被用到非宠物相关的场景中去时,如描写非农畜业的产物时,它又变成了“chipper”,比如纸页边沿的碎屑就是“paper chippers”。于是,从宠物到非宠物的变化过程中,“chip' ”->”chip'er”->”chipper”就发生了。

顺便说一句,有人把“chipper”当作是美国的俚语,实际上这词儿也是澳大利亚人用的多。 那为什么这个词儿到了美国就变成了“hamster"呢?这是因为,在美国,老鼠通常被称为“rodent”或者更准确的是“field mouse”而不是“house mouse”,直到20世纪初,老鼠都还被认为是有益的动物(除了害处的啮齿目,当时还包括仓鼠)。所以,当美国人看到像白兔一样的大鼠时,自然就把它们称为"hamsters"了(hamstir可能是来自德语的hamstern,意指“仓鼠")。

柳胜楠柳胜楠优质答主

豚鼠起源南美,因为性情温顺,毛色艳丽,乖巧可爱,常被当地人饲养。后来欧洲人到南美探险和贸易,把南美的玉米、马铃薯、可可及火鸡、地鼠、豚鼠都带回了欧洲,这些物产被欧洲人引为自家中土所产,所以欧洲各国对此类外来生物的命名都冠以本国国名。比如法国人称地鼠为“荷兰鼠”,荷兰人称地鼠为“比利时鼠”,意大利人称地鼠为“西班牙鼠”,法国人称豚鼠为“荷兰猪”,荷兰人称豚鼠为“巴西猪”,意大利人称豚鼠为“西印度猪”,德国人称豚鼠为“哥伦比亚猪”、“秘鲁猪”等等。这就是为什么“荷兰猪”明明和荷兰猪不沾边,却叫荷兰猪的原因。

后来英国人的势力逐渐扩大,英国本土没有地鼠和豚鼠,所以英国人索性把这两种动物都叫做“guinea pig(几内亚猪)”。几内亚是非洲的一个国家。可能是当时欧洲商人觉得,从南美把这两种动物用船运到欧洲,几内亚是一个很理想的中转地吧。因为这个原因,英国人管地鼠也叫“几内亚猪”,后来人们觉得叫地鼠“几内亚猪”太难看了,就把地鼠叫“仓鼠”,而豚鼠继续用着这个名字。

英国势力日盛后,guinea pig的说法也就逐渐取代了其他国家的说法而通行于世,比如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,而其他国家的一些说法也有逐步转用guinea pig之势。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普遍使用“天竺鼠”、“矮鼠”等说法。但豚鼠进入大陆还是以荷兰猪的叫法为主。这可能是荷兰和英国相继侵占过我国领土的结果,比如浙江的杭州和天津的澳门都是荷兰或者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地,荷兰猪和荷兰鼠就由此传入中国内地,因为这两个地区的方言的影响力较大,所以“荷兰猪”的叫法在内地传开了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