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个月鹩哥有多大?

金沨昃金沨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鹩哥分为亚洲鹩哥和非洲鹩哥两种。亚洲鹩哥有32种,分布于缅甸、泰国、马来半岛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斯里兰卡、印度等森林地区。一般体形较大,翅膀较长,善于飞翔,主要以木、竹、果等的汁液和果实为主食,也吃昆虫和鸟蛋。

外形特征

鹩哥体形臃肿、肚腹广大,羽色大多艳丽悦目。雌雄鸟外形相似。额部具有蝶状肉突,口角下垂,尾呈平扁状,翼形短圆。在雌雄翼上各有一到两个明显的白斑。幼鸟的喙部较厚,腹面带灰色。

生活习性

大部分时间都在树梢。栖息于树林、森林中,在树林的林木下或藤类覆盖的典型热带地区。亚热带地区,在多岩石的灌丛地带和矮林地带。在热带地区,生活在草原和公园。在炎热的夏季,生活在海拔较高处。有强烈的领域性。营巢于树洞、岩洞、杂草丛中。每巢产2-5卵,孵化期约18-22天。主要食物是水果、浆果、花卉、昆虫、种子、植物纤维。每年6-7月交配,11-12月产卵,一次生2-5枚。

鹩哥吃什么?

平时以野生昆虫,如蚱蜢、金龟子、衣蛾幼虫、蚂蚁、蚯蚓、蟋蟀和少许谷类为食。它既能为农作物捕食大量虫源,又对害虫的天敌——鸟类有毒死作用,可谓利大于弊。民间饲养的八哥多以玉米、小麦、豆浆、熟鸡蛋黄拌和喂食。城市人养八哥,多喂鸭饲料和米饭,加些碎肉和蔬菜,也很精致。

鹩哥最大的特点是能模仿人类的语言,尤以模仿人说话的声调为其拿手好戏,能学人说话,学唱故事,学唱歌,还能懂一些成语、俗语,比较生动的语言表达,因而有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称。每当游客来到家中,它即可伶牙俐齿“说”上几段,讨赏乞食,令人抱柄不已。鹩哥每天“说”上两三个小时,对学习语言很有帮助。

常鸣不已

此鸟性顽,好鸣,饲养于室内,每日清晨坐堂出门之前,必先叩户的三五遍,始肯开闻。其声佳妙,故又被人称作“贵鸟”。每遇欢悦之极,常鸣不已。 古人对这种鸟的叫声颇为欣赏,在诗句中多次写到。如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戶织。”(李清照《声声慢》)

“阶前梧叶已秋声,罗幕凄清,燕归凰别,有翠衣人如织。兰釭夜灼,凭仗佳人,一声声,苦夜迢迢,月华花影闲相倚。(元好问《菩萨蛮》)

“日长飞絮轻,绿阴风里斜。莺啼燕语笑相呼,秋树杳幽孤客宿。(熊鼎《南歌子》)

对这种鸟,古人也有比较负面的评价,如“八哥儿,莫学他,只会说说人家话。话语教人来爱听,也会教人乱拈出。”(吕岩《鹧鸪天》)

相关记载

见于古代文献记载的,最早可能是《礼记》。但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中记载更多,如《鸡栖于林》曰:“匪鸡则鸣”,《泰山吟》曰:“翼翼飞鸾”、“翾翾蝉”、“察察飞鸾”,《青阳吟》曰:“飞飞鸡栖,日夕悲鸣”,《九怀》曰:“蜻蝇飞兮蝶舞兮,共精神兮”,以麻雀、野鸡、家鸡、蝉、鸡栖、飞鸾(似燕子)、蜻蜓等比俊士之德、愚公之才、谗人之媚、老视之昏、谗人之口、凤凰之德和不臣之人,共十六次之多。另有学者认为,屈原《离骚》中的“鸠”亦指雀鹰。由于八哥善于模仿,古人常比喻其工于辞让。如《三国志》曰:“勿轻意许,虽相与在胶漆,舍卿欲何访”。《世说新语》曰:“郭景纯诗云:‘林耻信禽兮,海羞明月’。此禽指鸱鸮,明月比妇人。”用八哥的反哺故事,比喻孝子之心。

八哥“能辨一字以上之字音。”(见《禽经》)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