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弓形虫病怎么治疗?
猫弓形虫又称弓形虫病,是单细胞原虫,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。 异尖科(Isohypsalidae),是一类寄生于脊椎动物消化道里的寄生虫。由于该科寄生虫的成虫形态与异尖尖(Isohypsalis latirostris)相似,故名异尖科。目前已知该科共有250多种,其中100多种属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的异尖科,可寄生在陆生和水生动物消化道内,少数种类还可侵入肌肉和血液,引起急性炎症反应;另有140多种属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亚目,主要寄生在海洋鱼类、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鱼类消化道里。
尽管这些寄生虫的宿主范围极为广泛,但绝大多数异尖科和异尖亚科的寄生虫并不致病,只有少数种类可以引发疾病。 已发现的异尖科寄生虫有100多种,可分为3亚科8族,分别以不同温度的水作为中间宿主;又根据其致病性不同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。 异尖科寄生虫对宿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,一般仅寄生在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内。当条件适宜时,幼虫从消化管壁细胞中逸出,进入血液循环,转移到肝、脑等器官,并在那里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成虫。
一旦进入人体消化道,异尖科寄生虫即可利用肠壁上的伸缩性而四处游走,并寻找合适的部位钻入粘膜下层,在此发育成较大的成虫。此时幼虫体内含有丰富的溶组织酶,可水解周围结缔组织和细胞膜,释放出神经毒素,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性水肿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或便秘等症状,有的还可出现发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消瘦、贫血、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症状。若侵入内脏器官,则出现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,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。
虽然异尖科寄生虫的适应性较强,但在其生活史中,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营养饥饿期才能发育为成虫。如能早期发现,及时治疗,预后大多良好。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,部分病例可转为慢性,出现反复发烧、腹泻或便秘,体重减轻,精神沉郁,毛发枯干无光泽,全身衰弱,逐渐消瘦,最后因衰竭而死亡。